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 理 試 題
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 滿分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 50分)
一、選擇題(共5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多選、不選或錯選,該題不得分,選對一題得2分)
讀圖,并結合P地氣候資料判斷1~3題。
1.一月由P地乘船經甲海域駛向Q地: ( )
A.航向為西北 B.航向為東北
C.航向為西南 D.航向為東南
2.七月Q地比P地: ( )
A.正午太陽高度大 B.黑夜時間長
C.日出時間早 D.平均氣溫高
3.近幾十年,乙半島的海岸線變化較大,主要是由于: ( )
A.填海造陸 B.地震頻繁發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颶風與風暴潮侵襲
下圖為世界某大陸地形剖面圖,分析判斷4~5題。
4.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該大陸上的是: ( )
A.世界最大淡水湖 B.東非大裂谷
C.世界最深湖泊 D.伊泰普水電站
5.關于圖中數碼代表的地理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①地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B.③平原主要的經濟作物是棉花
C.②地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D.④地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 讀下圖,完成6~7題。
6.四圖中,位于板塊的消亡邊界的是: ( )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四圖中,畜牧業發達的和與北京時間時差最大的分別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圖為沿18°緯線海陸分布的大致狀況,①處以東為海洋,②③之間和④⑤之間為陸地,其余均為海洋。讀圖回答8~9題:
8.圖示三地附近分布有熱帶雨林氣候的是: ( )
A.① ③ ⑤ B.① ③ ④ C.① ② ③ D.② ③ ④
9.上述三地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B.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且附近有暖流流經
C.受西風影響降水較多 D.終年在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下
讀北美0℃等溫線分布下圖,回答10~12題。
10.此圖季節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請從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氣溫順序: ( )
A.O>P>Q B.Q>O>P C.O>Q>P D.P>Q>O
12.關于O、P、Q三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O地位于40°-60°大洋西岸,受西風影響
B.Q地受高緯寒冷氣流影響,還受東格林蘭寒流的影響
C.Q地位于30°-40°大陸東岸,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
D.P地位于大陸中部的平原地帶,容易受高緯寒冷空氣南下的影響
下圖為局部經緯網圖,甲、乙區域所跨的緯度相等,MN的實際距離約為QR的一半。據此,完成13~14題。
13.下列有關甲、乙兩區域地理事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區域的實際范圍是乙的四分之一
B.乙區域的氣溫年較差比甲區域大
C.甲區域等溫線的分布,7月較1月稀疏
D.在乙區域,正午太陽高度增大時,白晝時間增長
14.M、N兩地所在國家: ( )
A.鐵、煤、石油、水能、森林等資源豐富
B.光熱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農業的發展
C.最大的工業基地均位于其國土北部
D.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
讀"馬拉維示意圖",回答15~16題。
15.甲湖為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四深湖。以下湖泊與
甲湖成因明顯不同的是: ( )
A.貝加爾湖 B.坦噶尼喀湖
C.死海 D.蘇必利爾湖
16.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馬拉維存在的最大環境問題可能是( )
A.酸雨 B.荒漠化
C.土壤鹽堿化 D水土流失
人類活動會導致某些自然要素的變化,進而帶動其它要素的變化,其中水是比較容易受人類干擾的自然要素。據圖3,完成17~18題。
17.圖中I、Ⅱ、Ⅲ相應內容的排序,正確的是 (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庫區蒸發量增大 ③植被覆蓋率增大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18.圖中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 )
A.整體性特征 B.區域性特征 C.差異性特征 D.不穩定性特征
下圖中島國所在島嶼屬大洋海嶺露出水面的部分,島上1/8面積為冰川所覆蓋。讀圖回答19~20題。
19.組成該島的巖石主要由下列哪種地質作用形成 ( )
A.變質作用 B.巖漿活動 C.外力作用 D.沉積作用
20.該島冬季較溫和、夏季氣溫不高的主要原因分別是 ( )
A.地熱資源豐富,緯度位置較高 B.緯度位置較高,受寒流影響
C.受極地東風影響,地熱資源豐富 D.受暖流影響,緯度位置較高
下圖為"地理環境的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21~22題。
21.若此圖表示海陸間水循環,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Ⅰ、Ⅱ、Ⅲ、Ⅳ分別表示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大氣水
②從多年平均狀況看,參與循環的水量 e=a=b+c=b+d
③c過程受降水強度、植被、地面坡度等因素的影響
④南水北調工程體現了人類活動對b環節施加的影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若此圖表示地殼物質循環(提示: c表示外力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①桂林地區的喀斯特地貌屬于Ⅲ類巖石
②石油和天然氣多儲藏在Ⅳ類巖石之中
③Ⅱ類巖石的形成與生物活動有密切關系
④a過程可以表示火山噴發現象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圖8為某處地質剖面圖,其中①至④代表不同時代的巖層。據此回答23-25題。
23.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甲處背斜、乙處向斜主要是內力作用形成的
B.圖中巖漿活動發生在斷層形成前
C.乙處代表的地質構造,不利于建隧道
D.在野外尋找水源,可在乙、丙代表的地質構造處找尋
24.圖中⑤處附近巖石發生了變質,形成的巖石最有可能是 ( )
A.石灰巖 B.大理巖 C.板巖 D.玄武巖
25.某采煤隊在開采地層③中的煤時,不慎發生瓦斯(注:成分類似于天然氣)爆炸和透水事故,發生部位是: ( )
A.A 處發生透水事故 B.B處發生瓦斯爆炸
C.A處發生瓦斯爆炸 D.AB兩處都可能發生兩種事故
26.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8分)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講述了英國公爵根據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鄧肯號",率領探險隊沿著南緯37一帶,援救格蘭特船長的故事。
(1)"鄧肯號"于1864年8月25日離開英國格拉斯哥, 經過多天航行,繞過麥哲倫海峽于10月6日到達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氣候類型是 氣候,所屬的自然帶是 帶。
(2)探險隊在南美大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搜救活動,途經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災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凍害威脅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鹽湖,經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
(3)在圖上甲、乙、丙、丁四地區中,垂直地帶性最明顯的是 地,丙地所處的自然帶是 帶。從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環境的變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異規律。
(4)造成四地地理環境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27.讀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8分)[來源:學,科,網]
(1)說明日本河流在航運、水能利用方面的價值。(4分)
(2)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河流在冬、夏季節的降水補給均
比較少,解釋其原因?(4分)
28.讀下列俄羅斯與澳大利亞自然地理分布簡圖,回答相關問題:(14分)
(1)俄羅斯自然地理分布圖中,圖例ABC所表示的自然環境要素是 ,其中圖例B分布區域的名稱是 。
(2)澳大利亞自然地理分布圖所表示的自然環境要素是 ,其中E表示。(3)雖然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境內地勢平緩的地區面積廣大,但兩國的墾殖指數都不是很高,試分析主要的自然原因。
俄羅斯:
澳大利亞:
(4)俄羅斯與澳大利亞都是世界礦業大國,下列各組礦產中均為兩國富有的是( )
A.石油和天然氣 B.石油和鐵礦
C.煤和天然氣 D.煤和鐵礦
29.讀下圖回答:(10分)
(1)若該圖為中低緯洋流系統,則該海域位于 半球,①洋流從性質上屬于 流,它對沿岸氣候能夠起到 、 的作用。
(2)若該圖為太平洋中高緯洋流系統,甲乙丙丁四地中有大漁場分布的是
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BCABCDABDCDCAD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ABDBCBBC
26.(18分)
(1)地中海;亞熱帶常綠硬葉林(4分)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