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公開課教學設計
一、 導語:
你讀過魯迅的哪些文章?(魯迅的文章是有保障的。“魯郭茅,巴老曹”,在現代文學大家排名中,魯迅位列第一,當之無愧,也無爭議。中國至今仍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我所知道的,兩位作家被提名,一位是王蒙。)
二、 破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看到“社戲”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者說,你發現題目“社戲”中包含了哪些問題?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什么是社戲?為什么要看社戲?哪些人去看社戲?什么時候去看的?看的結果怎樣?題目為什么不用看戲?本文是重在說明什么是社戲,還是記敘看戲的經過?
三、 本文體裁是小說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
學生合作探討本文的三要素分別是什么:
人物:“我”、母親、外祖母、雙喜、阿發、六一公公、陪我玩耍、看戲的小朋友
環境:平橋村、趙莊
情節:(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情節,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并簡單說說為何喜歡這些情節)
1、隨母歸省(或歸省平橋村)(平橋村的人好客)
2、鄉間釣蝦放牛(有趣)
3、看戲前的波折(一波三折,吸引讀者)
4、夏夜行船(江南水鄉風光十分優美)
5、船頭看戲(或趙莊看戲)(朋友的情誼令人難忘)
6、月下歸航偷豆(令人回味無窮)
7、六一公公送豆(六一公公淳樸好客)
老師小結、點撥:從上面的情節看,全文是圍繞什么來展開整個故事的? 學生討論歸納:圍繞社戲。由此可看出社戲是全文的線索。
老師點撥:根據線索看戲前——看戲中——看戲后,把全文劃分為三部分: 一(1—3):看戲前 二(4—30):看戲中 三(31—40):看戲后 四、 略讀第一部分,明確這一部分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分析和解決問題)
1、第一部分有個詞既寫出了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了“我”對平橋村的情感,請同學把這個詞找出來。
——“樂土”。
2、“樂”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討論歸納:
⑴“我”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⑵可以不念《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⑶可以釣蝦放牛。
2、寫社戲為何寫平橋村樂事?
討論歸納:
釣蝦、放牛已使樂趣甚濃,而“我”第一盼望的去“看社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
五、 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戲前波折
1、我第一盼望的是去看社戲,但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看看“我”遇到了哪些波折?寫波折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⑴早上叫不到船
⑵又不準和別人去看戲
⑶怕外祖母擔心
作用:渲染看不到戲的沮喪。
2、轉機有幾點?
——討論歸納:⑴八叔的航船回來了
⑵十幾個少年坐了這船和我同去
⑶雙喜寫包票
2、我看戲前的心情變化是怎樣的?(從4到9段概括出來)
盼望——沮喪、難過——開朗、歡欣
總結:社戲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讓“我”如此著迷?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這課,看看趙莊的戲到底好不好看。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能指出詳寫、略寫的情節,景物描寫的語句及其作用
2、含義深刻的句子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3、能運用課本所學知識,培養延伸遷移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