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會認“縮、莖”等7個生字。正確朗讀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樹克服困難努力成長的快樂和為人們服務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樹克服困難努力成長的快樂和為人們服務的快樂。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種子成長,樹木用途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ppt。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ppt圖片:種子破土而出,枝繁葉茂的大樹,手推車,椅子,說說想到了什么? 2.從一粒小小的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一棵樹經歷了怎樣的歷程?這其中能讓我們體會到什么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3.板書課題:“那一定會很好”。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初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出示ppt,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多種形式讀,正音、鞏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隨時糾正出現的問題。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悟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大樹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在文中畫出來。 2.小組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討論交流。 3.交流大樹經歷的歷程。 (板書:種子被泥土包裹——鉆出地面——長成高大的樹——砍倒做成手推車——拆了做成椅子——成為美麗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在大樹的變化過程中,大樹的心情怎樣?(板書:舒服) 5.默讀課文,把課文中含有“舒服”這個詞語的句子劃出來。邊交流邊出示ppt句子,各種形式讀,體會感悟大樹變化中的快樂。 6.課堂小結:這是一棵怎樣的樹?(板書:成長快樂,服務他人也快樂) 四、對比學習,感悟體會。 我們學過《去年的樹》,這篇課文也寫了一棵樹的經歷,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樹》,學生自由朗讀。小組討論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 3.ppt出示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有感情地朗讀兩篇課文。 六、課堂練習 ppt出示練習題。 那一定會很好 舒服種子被泥土包裹 鉆出地面 長成一棵高大的樹成長快樂 砍倒做成手推車 拆了做成椅子 成為美麗的木地板服務他人 也快樂 教學反思: 課文無論是種子鉆出泥土,成長為一棵大樹,還是大樹被砍倒后被人們做成手推車,做成椅子,鋪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貫穿其中。要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這種無論在怎樣的環境里快樂的心態很重要。因此,教學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詞語的句子反復讀、感悟、體會,效果還不錯。《去年的樹》這個童話故事,意在讓學生感悟信守承諾的重要,兩篇課文的不同點因為學生年齡小,說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導。那一定會很好 1.形近字組詞。 宿( ) 怒( ) 經( ) 支( ) 拆( ) 縮( ) 努( ) 莖( ) 吱( ) 折( ) 2.加上合適的標點。 種子被泥土緊緊地包裹著 它不得不把身體縮成一團 這真難受 種子想 我一定要站起來 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 那一定很舒服 3.仿寫句子。 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
那一定會很好 【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大樹,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車、椅子、木地板的故事。這篇課文其實是以一粒種子的經歷對學生進行奉獻教育,讓孩子們明白要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縮、努”等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3.學習大樹犧牲自己,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教學難點】 學習大樹犧牲自己,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教學課時】1課時
(部編版)三上語文第九課《那一定會很好》練習題
【教學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