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那一定會很好》原文閱讀,希望三年級學生能夠認真閱讀。
種子被泥土緊緊地包裹著,它不得不把身體縮成一團。“這真難受。”種子想,“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
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過了些日子,它長出細細的根、莖和兩片小葉子,鉆出地面,站在陽光下。
過了很多個日子,它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
高大的樹能看到很遠的地方,它看見人和動物在山路上走來走去,跑來跑去。“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樹這么想著。
一天,一個農夫背了鋸子和斧子來到樹林里。這棵樹的樹葉向著農夫嘩嘩嘩地拂動起來,農夫把樹砍倒了。
農夫把樹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輛手推車。
農夫把谷子、土豆……,還有調皮的兒子放在手推車上,推著車在山路上跑來跑去。跑起來的時候,手推車聽到耳邊呼呼的風聲,真舒服。
手推車為農夫服務了很多年,它慢慢變老了,跑起來的時候,骨頭會吱吱嘎嘎地響。“要是我能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手推車一邊這么想著,一邊費力地跑來跑去。
過了些日子,農夫和兒子一起把手推車拆了,用拆下來的舊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來越覺得挺直腰背坐著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
現在,農夫的兒子也已經長成了真正的農夫。他把坐上去會吱呀搖晃的椅子拆了,據成小木片,拼成美麗的木地板,鋪在了陽臺上。
木地板滿意地舒展著身子,躺在陽臺上,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極了。它覺得自己又變成了一棵樹。
【教學設想】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學習大樹犧牲自己,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九課《那一定會很好》。(齊讀課題) 2.分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師生評議。用序號標出自然段。 二、品讀感悟,深化認識。 (一)學習第1-4自然段。 1.輕聲讀第1-4自然段,思考這部分告訴我們什么? 2.學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交流:種子是怎么想的? (課件出示) '這真難受''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 指導朗讀:讀出泥土中種子的難受,讀出種子鉆出泥土的決心。 (2)指名朗讀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種子是怎么做的?過了些日子,發生了什么變化? (課件出示) 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過了些日子,它長出細細的根、莖和兩片小葉子,鉆出地面,站在陽光下。 過了很多個日子,它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 指導朗讀:讀出種子喜悅的心情。 指導造句:鼓勵學生用上'一邊……一邊……'說句子。 (3)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交流:種子長成大樹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發生了什么變化? (課件出示) 高大的樹能看到很遠的地方,它看見人和動物在山路上走來走去,跑來跑去。'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 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的愿望。
[1] [2] 下一頁
|